九游娱乐-官方网站首页最近,笔者被认识的两位曾经投资过游戏的投资人,分别拉进了他们所新组建的投资重点关注赛道群,这两个群的主题一个是AI,一个是关系营销。而笔者问及两位投资人还有投游戏吗?他们都表示,没有投了。
笔者最近也正在跟进游戏投融资主题。现在还有人投游戏吗?现在做游戏还能融到钱吗?——相信这也是牵动着很多从业者灵魂的核心疑问。
必须要承认,游戏投融资的火爆热度,已经不如当初手游潮起、资本涌动巅峰之时
2020年至2023年,受全球经济下行、版号政策收紧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游戏行业投融资数量持续减少。2024年出现局部复苏,但综合各方数据,全年国内游戏行业投融资案例不到100例,相比2023年进一步减少。
必须要承认,游戏投融资的风潮与火爆热度,已经不如当初手游潮起、资本涌动巅峰之时。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范围来看,游戏业都在进入成熟与进一步寻求突破发展阶段。
但最新消息又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2025年Q1游戏业并购交量总量与数目明显上升,并购总额达到了过去两年的最高水平。
这也预示与印证着:进入成熟期的游戏业,依然具有强大的创新与长线产生流水能力。只要找到突破口,这片土壤依然是为数不多的、资本所青睐的其中一条重点赛道。
手游潮起之时,业界确实不乏仅凭一个PPT就能融到资、甚至最后还赚到钱的案例。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实质上手游的投融资最后也成为了一片红海,当年数万家CP、数万款游戏争夺国内市场之下,游戏投资的洗牌也不可避免。这一波,已经劝退了不少新进入游戏业的资本、CP与发行。
再加上上文所提及的近几年行情,游戏投资端进行了更进一步深层次的“刮骨疗伤”式洗牌。洗得很痛,但是效果也很好很彻底——留下来的资本方,相对而言,都是更加专业、经历风雨、愿意与游戏业长线绑定与发展的机构与个人。
在这个过程,由于专业度的不断深入及规模效应下的倒逼,个人色彩的游戏投资将注定越来越少,“游戏投资人”这个概念将慢慢淡出业界,牌桌上剩下的是对游戏业更为专注专业、愿意长线绑定的资本机构。——从最近的业界新消息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年Q1是多年以来的游戏私人融资的最低水平。
通过走访调研,以及结合相关的行业新闻与观察报告,笔者发现,当下国内游戏投融资市场的牌局,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过去几年,腾讯、网易、字节为代表的游戏公司战略投资部,就是国内游戏投资牌局的最大玩家。但是随着行情的变化,这几家头部大厂对于投资并购国内游戏团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战略收缩。
除了头部大厂,不少具有规模的游戏厂商也是有战略投资部的。而同样由于近几年的行情变化,有的厂商直接撤掉投资部,有的则在经历一番收缩、裁员之后,还是保留下来,并抱着一种“有好团队还是要收”的平和、务实而并不激进的态度,继续看产品、找团队。
上文提及,个人身份的游戏投资人已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体正在入局并崛起,同时传统力量也在持续跟进。在笔者看来,他们重点入局的,一是已验证的红利赛道,比如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小游戏、弹幕互动游戏等,乃至于一些专注传统的重度游戏类型团队,比如SLG、MMO等,也是非常具有市场的;二则是风口赛道,比如现在概念炒得很火的AI游戏。
针对小游戏赛道,笔者就了解到一家大厂,这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并购或投资等资本操作,一口气“吞下”了数十个小游戏团队,甚至让这些团队在同一红利赛道上进行“内部赛马”机制下的残酷PK,但这也是其源源不断能输出头部爆款小游戏的一个关键原因所在。
笔者走访发现,海外的资本力量是当前国内游戏业投融资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其对国内游戏团队的投资成功量处于明显的上升期。上文提及,国内的游戏投资机构经历了惨烈的洗牌,而还活下来的游戏投资机构当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就是将其重心转向了,把国内的团队推荐给海外的游戏资本机构。
海外的游戏业比国内更早地进入了成熟期,因此其投资端的洗牌也比国内更早,更快地进入了高度专业化的成熟期。有分析指出,2025年Q1全球游戏业的投资并购量创近两年的新高,其交易量增加推动的两大主要力量,除了企业战略投资,另一个就是私募股权机构。而这些海外基金私募股权机构,其打法、看重的游戏类型、对团队的要求,与国内的很不一样。
——针对以上的变化,如果你的团队如果想融资,该如何去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将继续详细剖析。
17173全新怀旧频道已上线!推荐怀旧网游,重温老玩家故事。点此进入怀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