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完整社区建设正不断扩面提质增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召开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完整社区建设。什么是完整社区?建设完整社区将聚焦哪些重点任务?
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第四社区等10个社区成功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成为天津市本批次唯一入选的代表。
完整社区能给居民提供什么?伴着夏日晨光,生态城第四社区的居民开启了新的一天:有的在慢跑道上晨跑和漫步,有的在惠风溪公园惬意垂钓。上班族将垃圾投进智能回收箱,长者们在社区中心参与书法班、阅读班、合唱班等各类活动。
在第四社区,生态城用缤纷的“5分钟生活圈”编织诗意生活。“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社区食堂解决了吃饭难题,公益瑜伽课、社区卫生站、托育中心、快递驿站、文化活动室等功能一应俱全,生活非常便捷和舒适。在生态城生活久了,哪儿也不想去了,作为‘生态城人’,我们有一种自豪感。”社区居民苑琦感慨道。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付鹏介绍,作为生态城社区建设的3.0版本,第四社区创新采用服务配套组团布局。通过对社区中心、社区公园、小学和幼儿园的一体化设计,成功打造了绿色、智慧、开放、共享的社区公共空间。生态城借鉴先进理念,构建起“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体系。第四社区正是中部片区的“生态社区”之一,涵盖溪景园、荣唐苑等7个小区,服务约1.2万常住居民。
在空间规划上,该社区大胆突破传统模式,采用组团化布局,通过地下车行接送系统与公园化的地面步行系统,打破了物理“围墙”,将学校、幼儿园、社区中心、公园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新场所。
生态城第三片区管理中心公共服务部部长董莹欣表示,社区中心是完整社区的核心载体,集商业服务、医疗卫生、养老托育、行政服务于一体;而分布在各小区的邻里之家,则作为延伸补充,提供党建、管理、助餐、文化等贴近居民的服务。
完整社区需要众多基础设施作支撑,资金保障是关键。“我们为生态城的部分学校提供智能网联设备和其他软硬件支持,帮助学校建成以智慧门禁、智慧食堂为代表的智慧校园场景。目前,生态城域内智慧学校场景已有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校部分校区、天津科技大学附中、生态城南开中学、生态城南开小学及辖内多个幼儿园。截至6月底,智慧教育场景辐射区域内师生及家长超2万人,实现区域内全量公立K12学校及主流私立幼儿园校园场景全覆盖。”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新生态城支行负责人张建说。
家门口超市、社区公园、卫生室、幼儿园、养老服务站……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密集布局,将便利与温情浓缩在居民触手可及的“15分钟生活圈”内。“设施这么全,生活真便利!”山东省胶州市阜安街道市南小区社区居民李兆让的感慨,道出了这里3100户居民的共同心声。
市南小区社区地处胶州市新老城区接合部,由市南小区、教师新村、涝洼花园等5个小区组成,是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步入社区,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便映入眼帘。常州路西北门两侧,警务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托儿所及各类商铺依次排开。
社区中心的大型公园是居民休闲的核心区域,儿童游乐场、健身场地一应俱全。公园北侧,居家养老服务站、综合超市、便民充电桩等设施进一步满足了居民日常所需。
社区党委书记焦元元介绍,社区精心构建“15分钟生活圈”,确保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不出社区。大型超市、小型便利店、裁缝铺、家电维修等便民业态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
针对社区内老人和儿童比例较高的特点,社区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送餐、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六大服务,目前已覆盖1000余名老人。与此同时,市南小区幼儿园内完成了0岁至3岁托育点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婴幼儿托育难题。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亲子乐园更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
在完善生活服务设施的同时,市南小区社区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市政配套升级,通过停车及充电桩(棚)、慢行步道、无障碍通行、广场空间、绿地空间六大系统建设,实现全要素保障。
社区更新不仅是硬件提升,更在于激发内生动力。85岁的居民张连炜在社区提供的“连炜工作室”里,多年如一日免费为邻居维修家电。社区党委为其协调场地,让这份邻里互助的温情得以延续。
“建设完整社区是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举措。”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陈刚表示,胶州市将以市南小区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围绕完善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环境、推进智慧服务、健全治理机制等方向持续发力,总结推广“老社区新服务”经验,让完整社区建设成果更好惠及百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走进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卓达社区,绿树成荫、道路整洁,令人心旷神怡……“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道路坑洼、污水横流是常态。”社区党支部宣传委员叶帮盛回忆道。
卓达社区地处三亚河畔主城区,涵盖卓达东方巴哈马小区和同心家园五期,是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谈及入选的优势,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泽爱感触良多:“卓达社区基础条件好,区位优越。通过完整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提档升级,能更好满足居民需求,树立示范标杆;同时,作为典型的‘候鸟型’社区,秋冬季节外来居住人口激增,建设好完整社区对提升季节性居民的居住品质至关重要。”
近年来,卓达社区以“小改造”释放“大民生”,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和称赞。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题,市、区两级自2023年11月起投入约700万元,对古榕巷、卓达巷等破损严重的市政道路进行彻底修复。同时,整合沿河绿地,拆除部分围墙,增设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和滨水栈道,为居民休闲运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
卓达社区还盘活闲置空地,修建了便民充电点。据了解,社区建成的卓达巴哈马充电站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备22台充电桩,可满足42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此外,社区还新建了47个电动自行车棚,有效缓解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车难”的问题。
老人和儿童是社区中需要更多关怀的群体。卓达社区将解决他们的需求作为建设重点。坐落在卓达社区内的吉阳区海罗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共承担市区10个居委会管辖范围内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心主任彭志翔介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这几年通过强化自身建设,不断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同质化服务。
中心的中医特色尤为突出。副主任医师刘基来自中医世家,退休后的他应邀来到社区坐诊。“来三亚旅居养老的老人多,冬季有时单日中医理疗量达两三百人次,‘银发经济’带动了社区中医品牌的形成。”刘基说。
托育服务同样贴心。位于同心家园五期的社区托育园自2024年2月开园即“一位难求”,为年轻家庭解决了幼儿照护的后顾之忧。
“卓达社区通过完整社区建设,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反映迫切、急需解决的短板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了社区补短板工作。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跨社区联建、跨部门执法、跨区域物管、跨业态统筹等工作机制,促进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社区居民营造出和谐、温馨、充满活力的社区家园。”三亚市吉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宋达说。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