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做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办理工作的批示要求,在省政府办公厅、省信访局的指导下,即日起,人民网四川频道深入自贡、攀枝花、绵阳、内江、南充、达州等市(州)实地调研采访,推出“人民网聚焦‘四川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办实事工作’系列报道”,通过“书记谈感悟”“市长话实践”“一线调研行”“数说‘办帮解’”等内容呈现,全面展现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办实事工作的实践和成果。敬请关注!
傍晚时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山水鞠篮球场灯火通明,球员挥汗如雨,场上加油助威声不断。然而,去年以前,这里是另一番模样。“开发商资金紧张,没有安装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附近居民也不爱来。”东区炳草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
改变,源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一条留言。该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接到群众诉求后,积极协调资源,用最快速度点亮球场。
把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作为践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通过办理好网民留言畅通群众问政渠道,打通网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2年至今,攀枝花市依托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累计接收网民留言423件,所有留言全部按时办结,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化民忧。
走进攀枝花西区河门口公园,中央大草坪上,露营帐篷连片;萌宠乐园里,孔雀、梅花鹿悠闲自在;无边泳池内,孩童戏水,清凉一“夏”!
“这里太多玩的、太多看的了,简直就是遛娃首选。”附近居民杨虹说,公园整改完成后,自己经常带家人来这里,“设施设备齐全,网红打卡点多,小孩耍得开,有时候我还会推着家里老人过来走走。”
河门口公园建于上世纪70年代,承载着不少西区居民记忆。由于其修建年代久远,近年来逐步暴露出设施设备老化、活动场地不足、服务项目少等问题,居民对其进行改造的呼声渐涨,纷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多个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发声。“我们对这些意见及建议进行了收集和梳理,将公园改造纳入当年急需解决的群众反映频繁事项中。”攀枝花市西区信访局局长熊爱民说。
改造工作从2024年8月启动,持续至今年5月。“我们重新规划了景观空间,扩大了活动场地,增添了儿童乐园、烧烤区域、婚庆文化区、宴会区等功能性空间。”攀枝花博程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丽介绍,河门口公园是西南最大的三角梅主题公园,改造过程中,他们不仅从便民方面进行梳理和修整,同时还引入了一些新品种三角梅,使公园更具打卡性。
“城乡建设问题在网民留言中占比很高,群众对这方面的诉求多,具体内容也从传统的拆迁安置补偿、按期交房纠纷等,逐步扩展至优化居住环境、提升物业管理等多元需求。”攀枝花市信访局副局长郭莉介绍,他们从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中梳理出“共性问题”,并予以针对性解决。
2024年年底,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攀枝花大道南段东侧的九曲公园正式投用。作为毗邻居住集中区、医院和学校的城市配套公园,九曲公园的落地,让周边新建小区业主有了休闲的好去处。这一变化,让当初在网上留言反映相关诉求的居民殷如婷欣喜不已。
殷如婷搬到溪山美地小区不到3年,“刚来的时候,孩子还挺小,发现周围没什么可去的地方,绿化也一般,就想给政府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建设一些小规模公园绿地设施,没想到这么快我们的诉求就得到了回应。”殷如婷说,仅一年,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就已落成,现在抬脚出门就能进入园区,“孩子现在读幼儿园,每天都能和小伙伴一起来这里耍一会儿再回家。”
“接到群众诉求后,我单位即刻联合区住建局进行实地踏勘、民意调研,形成详实的专题报告呈报区委、区政府。区委、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工程,迅速召集多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围绕规划设计、资金保障等核心问题深入研讨,精准制定实施方案;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高效推动九曲公园从规划蓝图变为惠民实景。”攀枝花市仁和区信访局局长钱兴勇说。
从2021年起,仁和区陆续新建口袋公园、微绿地16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这些公园镶嵌于城市街角巷口,在闹市中为市民提供“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的舒适环境,推动城市生态底色焕新。
“房产证下了,今年过年放鞭炮都放出了喜气洋洋的节奏,饭都要多吃几口了!”今年春节前夕,西区玉泉街道席草坪社区家盛巷小区居民余朝领到了自家房屋的不动产权证书。这一刻,他盼了10年。
2012年,余朝购入家盛巷小区一套70平方米的住宅,三口之家开启新生活。乔迁新居,本是喜事,但房产证迟迟不下来却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最开始说是5年内下证,5年过去了,证办不下来。”
据了解,家盛巷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共规划建设住房724套,总建筑面积50680平方米,项目业主单位为攀枝花汽车运输总公司(二〇公司),项目施工方为攀枝花建设工程公司。当年,为解决当地特困改制企业无房和住房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项目以职工集资方式修建经济适用房。小区项目分3期,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7年竣工投入使用。前期,因项目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资料移交存在争议,项目建设资料不完善,无法完成相关备案,加之项目存在业主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以及税费等问题,小区房屋产权证迟迟无法办理。
“房本拿不到,房子就无法过户给子女,也没法上市交易,娃娃上学入托困难重重。”小区居民刘敏说,前期,他们也曾想过自己解决,但因为办理房产登记涉及部门众多、流程复杂,很多人最终打了退堂鼓,办证事宜一拖再拖。
“‘大红本’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且涉及户数多、体量大,这么多的街坊拿不到证,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们的心病,也是我们的心病!”西区玉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郑亮坦言,2024年,家盛巷小区居民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再次反映这个问题,坚定了他们要尽快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
2024年3月,席草坪社区结合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按照有利于群众的原则,积极研究该小区房屋产权证集中办理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区委、区政府。西区随即成立了家盛巷经适房小区工作专班,组织各部门积极会商,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对“证”开方,共同研究“梗阻”问题,以实际行动回应居民期盼。
“需要揭开疮疤,一层层修补。项目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有自己的理由和难处,导致项目原始情况及审批资料获取十分困难,办理不动产权证难度极大。但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让老百姓来买这个单,我们必须要找新路径、突破口,解决后续手续办理问题。”谈到问题解决经过,郑亮这样说。
为了加快推进办理进度,西区区委、区政府又将情况上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国资委,同时积极对接市级相关部门。最终,攀枝花市国资委协调攀枝花汽车运输总公司筹集900万元资金,解决了该公司在全市修建的经济适用房产权证办理需缴纳的税费,破解了小区房屋产权证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工作专班积极对接攀枝花市房管中心,拟定房屋产权证的办理流程,确保办理渠道畅通。
“今年10月前,除特殊情况外,小区住户房产证将全部到位。”郑亮说,响应群众对居住环境提档升级的需求,家盛巷小区周边已经纳入城市更新最新规划中,“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协调各方资源,对老旧小区干道路面、管廊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还要想办法引入资源,带动小区周边人气商气,让老百姓不光住得好,还要富起来。”
2022年3月,网民留言反映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中心村蕨基坪社道路为土路,下雨天道路湿滑无法正常通行且部分路段存在安全隐患,希望硬化道路,方便村民出行。1个月不到,麻陇彝族乡就争取资金147万元,后续硬化了2.7公里道路,不仅保障了全村百余名村民出行安全,还推动了当地芒果产业发展。
2024年4月,针对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群众反映生产生活用水不便的问题,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积极推动集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落地,不到2个月,项目就建成通水,村民用水难题彻底解决……
“我们对留言进行了全流程闭环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办理工作,并建立‘当日接收、当日转办、限时办结’的快速响应机制,动态台账管理,在1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内进行全程跟踪,通过提醒、催办、督办确保落实。”郭莉介绍,攀枝花市信访局严格审核承办单位反馈意见,对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答复坚决退回重办;实行月度通报制度,对推诿扯皮、逾期未办事项挂牌督办,约谈责任单位负责人,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对群众咨询问题进行分类施策精准办理,针对职能交叉、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通过专题研判会明确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分工协助,合力攻坚。
“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郭莉举例道,西区创新“三说会堂”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仁和区仁和镇老街社区大胆探索形成“五步议事法”协商治理工作新机制,实现“居民点题、支部议题、专人答题、公开亮题、群众阅题”,推动基层治理问题的解决。
“从问题处理开始,社区就会将问题发生背景、议题商议情况、解决方案、具体经办人和处理情况整合制成问题处理进度一览表,定期在问题发生区域公示栏和社区公开栏中公示,方便群众及时掌握问题处理进度。在议事厅所有议题处理完成后,均向辖区群众公开处理情况,接受群众评价,全程做到议题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仁和区仁和镇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清莹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电梯加装、小区安全隐患整改、停车位纠纷、下水管道堵塞、噪音扰民……老街社区议事厅开设以来为群众解决了不少烦心事。通过“五步议事法”治理模式,社区凝聚起城市基层治理、市域治理的最大公约数,由“乱”到“治”,由“繁”到“简”,将基层“矛盾线”逐步转变为平安“和谐线”。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九游娱乐-官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