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市花梅花为灵感源泉,将梅花元素巧妙融入地漆、地砖等设计细节,打造绿色生态且充满文化韵味的社区空间。项目立足江夏区场地特性与人居需求,科学划分功能区,既满足儿童分龄游乐学习需求,又兼顾成人休憩运动。安全设施、四季植物搭配与巧妙的跑道设计,让公园成为兼具趣味与实用的社区活力地标。
作品以武汉市市花梅花为灵感,把梅花花瓣形态提取与演变,运用于地漆,地砖,喷泉池里的底砖,节点平面形态,游乐设施等,设计儿童友好、绿色生态的口袋公园。
结合前期调研分析发现,自然方面,该地区场地平坦开阔、日照充足,土地生态适合种植草坪和多种树木、花卉。在人居方面,周围居民区、高等院校集中分布,且场地位于山姆超市大门正前方,人流来往量大,同时周围的绿化面积少,设计建设口袋公园迫在眉睫。
调研发现儿童对于游乐场地及设施的需求声极大,老年人也需要休闲散步以及带领儿童游玩的场地,除此之外,周围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也希望寻求休闲娱乐的区域。同时,他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成年人和老年人需要休息、漫步(慢跑),儿童则需要游乐及学习的空间。
该项目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景观植物、跑道将各个区域划分开来,主要为儿童服务,同时兼顾成年人的需求。既提供活动区域又避免交集,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设计上,结合人群(主要是儿童)需求该场地内同时设有沙地、滑梯、篮球场、跑道、廊架等,以此来提供各类服务。游乐设施选用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柔软、防滑的地面材料,如橡胶、沙子等,防止儿童摔伤。微地形的设计使得儿童能够亲近自然。文化休息连廊向孩子们介绍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知识。
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以儿童为本,设计了充满趣味、安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户外游乐空间。同时,将“梅花”这一武汉市的传统元素融入了设计之中,赋予设计充足的文化气息。除此之外,考虑到周围高等学校、居民区密集,健康跑道、休息区及微地形的设计也满足了成年人和老年群体的需求,使得设计更面向大众化。
健康跑道采用了架高的手段,使得平坦的地面出现了起伏,富有运动的旋律;“梅花”元素融入到了各个区域之中,呼应了公园的设计理念;设计完美规避了原场地的地铁出口进出问题,路线规划清晰;植物景观丰富,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包含了四季植物。
项目中的儿童游乐场所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和需求,分成1-3岁游乐场地,3-7岁游乐场地,7-12岁游乐场地。
该设计以武汉梅花为灵感,紧扣儿童友好与绿色生态,功能分区合理,文化与安全兼具,亮点突出,满足多元需求。
奖项荣誉:第14届艾景奖铜奖项目名称:梅好·童心——基于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口袋公园设计院校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指导老师:曾征主创姓名:陈韵竹成员姓名:潘思奕设计时间:2024-08-30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1. 儿童友好×文化符号以武汉市花“梅花”为母题,将花瓣形态转化为地漆、喷泉底纹、游乐设施造型,既赋予公园地域辨识度,又通过自然曲线规避直角安全隐患,实现“文化可触摸”。
2. 全龄分区的智慧平衡▸ 儿童:按1-3岁(沙地、矮滑梯)、3-7岁(微地形探索)、7-12岁(篮球场+科普廊架)分层设计,橡胶地垫+防滑处理细节到位。▸ 成人:架高健康跑道形成“运动旋律”,休憩廊架植入科普展板,满足陪护家长“九游娱乐-官方入口边休息边学习”需求。
3. 高密度城区的生态补丁选址山姆超市门前人流枢纽,用四季植物(如梅花、银杏)打造“迷你生态”,改善区域绿化不足问题,微地形设计增强自然互动趣味。
如何通过“梅花”元素深化自然科学教育?例如设置花瓣形种植池标注植物知识。夜间灯光设计可否结合花瓣投影,延长公园使用时段?